文 / 戴寧 寫作指導 / 亮語文創作坊
【重傷害】
「死去小海豚的肚子裡塞滿了塑膠袋、酸化的土壤再也長不出任何植物……」,這樣的後果正是我們人類造成的。我們無意間的小動作,常常就成了破壞環境、殺害動物的元兇,而這樣的悲劇,不過是眾多事件裡,微小的一個例子。
【保護地球,就是保護人類】
為了防止悲劇再度發生,一群有志之士成立了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」,立志傳遞更多和環境有關的資訊,改善被人類一手破壞的環境。
「這是一項很辛苦、也很艱鉅的工程。」執行長微微嘆息,「但我們會做下去,因為這是應該要做的事。」
「保護地球,就是保護人類」,知道身邊的問題,才有機會關心,並為自己和下一代努力──這是協會永遠不變的目標。
【獨步全台的資料庫】
協會發行了「環境資訊電子報」,讓民眾更有機會接觸了解相關問題。另外,還有獨步全台的「環境資訊中心」,裏頭超過12萬筆的資料的資料庫紀錄著台灣環境狀況的點點滴滴,讓大家輕鬆就能關心了解台灣的環境問題。
「知道、關心,然後改變。」不只是理念,協會已經一步一腳印地將其實踐。
【全台首創的環境信託】
信託,是一種藉由契約交易、由一方交付另一方完成任務的委託。
協會跟捐贈者之間達成以環保為目的的共識,建立的環境委託的契約,而協會將永遠依據契約內容,妥善利用捐贈人的資源,遵守照顧環境的承諾。
比起捐款,這個方式能讓捐贈者更清楚自己所捐贈的資源被運用到何處,目前全台已有三個地點進行環境信託,協會正戮力執行這樣的模式,也期待藉此守護更多台灣的土地。
【生態工作假期】
「參與活動服務的同時,不也正被另一群人服務著?」執行長解釋道:「或許,我們可以讓服務更單純、更無私。」
參加「生態工作假期」,參與者不但能透過報名費用資助協會,還能透過親自參與了解生態問題,更提升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。
透過生態工作假期,讓人們醒悟、改變觀念,從而行動,在維護環境的同時,將小小的念頭逐漸培養茁壯,演變成影響世界的行動。
【願景】
任何改變和行動,都需要從「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」開始。正因為如此,環境資訊協會正培養一群不同於大眾眼光的記者,用忠實的報導告訴大家環境的變化。
環境資訊協會,用打動人心的文字、攙和著其中所承載的資訊和情感,進而使我們共鳴、感動。
